马山村村民通过村淘网购家电(资料图片) 杨顽毅 摄
漳州新闻网讯(除署名外由云霄报道组策划)6月27日,在云霄县马铺乡峰头村“农村淘宝”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一箱箱淮山加工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从田间地头送往城里的社区、商超和高档饭店。
马铺淮山的线上热销即景,是云霄县电子商务繁荣发展的常态。2015年以来,云霄县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综合示范县、福建省电子商务示范县、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试点县创建,以物流供应链、乡村旅游、农产品上行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引爆“1+N”聚合效应,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城乡电商一体化。2016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09亿元,同比增长56.3%,其中,网络零售额8.91亿元,拉动物流、快递、生产加工行业就业近3000人。2017年第一季度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98亿元。
产品源头可追溯创建公共品牌“e上云霄”
+服务平台县域“农优特”整体推广
云霄电商创业园投用,跨境网上线运营(资料图片)。 杨顽毅 摄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明煌合作社的枇杷膏、枇杷露、枇杷蜜等枇杷加工产品一路热销,订单不断。线上下单便捷、线下景点热卖、产品物美质优,是合作社的枇杷系列产品成为“抢手货”的不二秘诀。
“手机扫一扫,即可下单,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后,还能实时跟踪了解产品的生产、制作、包装及发货过程。”明煌合作社负责人张学明热情地向顾客展示下单过程。枇杷产品包装上的一张小小二维码,也是一张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证书”,线上营销的方式,让明煌合作社的枇杷农产品实现“生态看得见、健康看得见”。
在云霄,线上农产品溯源体系认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业态之一。今年来,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富达合作社、明煌农民合作社等合作,联合开展杨桃、枇杷、金枣等农产品溯源体系认证。在此举推动下,“云下”杨桃鲜果、“明煌”枇杷鲜果等一批有溯源体系的品牌,与无溯源体系的产品对比,增加50%,复购率增加30%。通过打造专属的特色农产品追溯体系,全县多家合作社农产品“一物一批一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查”,实现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原产地认证。同时,借助县委县政府与东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新成立的“农产品检测中心”,为云霄农产品的质量关再上一道保险,为全县农产品上行及销售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为进一步整合县域农优特产品资源,更好发挥品牌优势,县电商办积极开展县域公共品牌创建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品牌logo和吉祥物。历时一个多月的评选后,公共品牌“e上云霄”以及吉祥物“云云、霄霄”与公众见面。将来,所有与电商相关的产品经过申请和审核都可使用这一品牌,特别是农特产品,县政府将以政府信用为其背书,以云霄整体形象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国内外消费者进行推广。
质量有保证,品牌已创建,平台服务水平也快步跟上。长期以来,云霄县以电商创业园和电商产业园为圆心,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半径,在全县汇聚电商扶贫中心、O2O体验馆、溯源中心、拍摄中心、众创空间等平台,为政府、品牌企业、零售商、网创人员、在校大学生、创业青年等提供最优质的电商服务。
县有中心镇村有站
+物流供应链城乡电商一体化
云霄电子商务产业园(资料图片)
“嘀嘀嘀!”马铺乡峰头村村民方丽洪的清晨,是从订单提示音开始的。在云霄马铺乡峰头村“农村淘宝”农村电商服务网点,接单、发货,接单、发货·····守在电脑前的“无限循环”,已成为方丽洪生活的一部分。
“一大早我就接到了5笔订单,平均每天接到的订单不下20笔,上个月收入是8000元,预计这个月将突破1万元。”方丽洪喜滋滋地晒着“幸福账单”。
在云霄,像这样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服务站已有112个开业运营,覆盖全县10个乡镇及开发区,“村小二方丽洪们”也有上百人,他们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经过电商培训、以老带新,每个创业的“村小二”还能带动同村3至4个“淘帮手”就业。
以县级快递配送中心为核心、乡镇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级物流配送点为辅助的三级物流体系在云霄日渐完善。目前,通过村淘菜鸟物流全县已实现县中心到各村直接配送,其中,40%村点可实现当天送达,100%村点实现次日送达。同时,通过田丰云仓供应链项目,为云霄水果天猫旗舰店、云霄京东旗舰店等企业提供生鲜冷链、仓储物流、订货分拣、验货包装、快递发货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订单履行服务及电商仓储解决方案。今年5月起,从各村点快递上行收件最高不超过5.0元/3公斤/件,下行到村点的快件免收村民费用。
快捷的服务,低廉的费用,为云霄县做强农产品上行和贫困户增收打下牢固基础。目前,“云霄枇杷”“下河杨桃”“马铺淮山”“火田青枣”等地理标志农特产品触网销售,实现“标准化、品牌化、网货化”,去年枇杷及杨桃鲜果月均销售量分别为12万斤、15万斤,全县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45亿元。
昔日“老人村”今朝游客涌
+乡村旅游线上线下联动销售
电商年货节购物忙(资料图片)
长期以来,云霄枇杷、杨桃、青枣等农特产品主要销售方式是以广东、莆田等外地批发商上门采购、产区议价为主,果农缺乏话语权与议价能力,“被压价”现象屡见不鲜。
为打破这一困境,县电商办组织农村淘宝、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青年电商促进会等共同策划“云霄特产线上行”系列活动。在营销环节,推动眀煌农民合作社与厦门朋柚公司合作,共享网络销售渠道;在物流环节,针对“枇杷网上行”与顺丰集团合作开通专项快递服务,实现物流标准化运作;在宣传环节,与新浪主播“吃货侦探”栏目达成合作,共同培养农特产品及旅游形象宣传和推广网络主播队伍。直播中,加拿大留学生“小机灵”制作了滋补杨桃炖品和糖渍枇杷,吸引9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宝妈“玲玲姐”用云霄枇杷为生病的女儿熬制枇杷水果茶,获得海量点赞;主播“海绵宝宝”通过镜头传授冰糖炖枇杷的制作方法,吸引160多万人次观看。这些画面还被剪辑成短视频,投放到各大主流网站,形成二次传播。
线上宣传拉开架势,以供应链、销售渠道、快递物流、媒体资源组成的“农产品网上行”销售矩阵也摆开阵仗,云霄县由此打通了一条高效率、低成本、新鲜无公害的农产品进城直销渠道。一些曾经不被熟知的县级地标性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形成县域农优特产品金字招牌,产品溢价价值持续水涨船高。
同时,县电商办还借助枇杷采摘季、下河杨桃采摘季、海鲜美食节、番茄音乐节等大型农特产品主题活动,加速推进农业、旅游业及电商产业的融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昔日“老人村”,今日游客涌,这是云霄棪树、下河等一批村庄的真实写照。县电商办牵头县电商协会、县青年电商促进会,做足“硒”字文,组织枇杷、杨桃、淮山等农特产品合作社、企业及酒店,合作推出主题为“富美云霄硒游记,生态新城网上购”的互联网+乡村旅游路线。
通过工作人员的实地考察、精心策划,在县旅游中心的支持下,推出乌山风景区、乌山茶叶市场、枇杷生态观光园、杨桃采摘园、马铺生态农家乐、温泉之旅等景点路线,并利用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推广宣传。与此同时,组建团队协助合作社和企业将相关农特产品上架到天猫、淘宝、京东、微信、微店等电商平台,游客在现场若有购买产品意向可以进行线上下单,工作人员在现场安排包装统一快递寄出,让游客轻装上阵更好地领略云霄的风景和美食,让游客买得放心玩得开心。
活动开展以来,来自漳州、厦门、泉州、潮汕、深圳等地的观光游客达到8000人次,线上杨桃鲜果及加工产品、枇杷花茶、枇杷膏、淮山面线等农特产品和温泉酒店套票销售额达到300余万元。
链接互联网串联一二三产
1+N聚合效应多产业融合并进
云霄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热(资料图片)杨顽毅摄
今年来,云霄创新“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精准扶贫辟新路。按照“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原则,创新村级组织与电商企业的合作机制,把扶贫对象与电商企业紧密结合起来,辐射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发家致富。
下河乡多名增收致富的果农,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今年3月,该乡组织贫困户成立了“雨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成功引入当下最流行的“轻松筹”,几天时间内,就帮贫困户卖出了一万多斤的杨桃,实现销售五万多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除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合作社种植的杨桃外,还将销售所得利润用于购买农资农具、生活用品等。
和平乡明煌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贫困户推出“互联网+认养+乡村游”模式,提供枇杷树和蜂巢认养项目。枇杷果树5年“认养”费用每棵2800元,5年内果树“主人”每年可领取40斤枇杷鲜果、1斤枇杷花茶、1斤枇杷叶,周末还可享受绿色种植、采摘体验,游览漳州小布达拉宫,吃红军食堂。项目一经推出,立即吸引了全国各地240人认养。这种订单化营销模式实现产销一体,有效激发农户种养积极性,果农不出村,每棵枇杷树的利润即净增一倍多,而且串联起乡村游、农家乐,实现农户增收、合作社增效、客户游购乐“三赢”。
目前,“互联网+”营销模式已在全县复制推广,富达、矾山、何氏、源利等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涉农企业争先借鉴,并广泛应用于杨桃、淮山、青枣、百香果等农产品销售。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带动品牌化建设,对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改造和升级,让优质的云霄农优特产品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由“山货”变“网货”“热货”,走进市场的视野。
“互联网+”模式在云霄落地生根,引爆1+N聚合效应,不仅提高了农特产品的知名度,更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动力,带动多产业融合并进。特别是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扩大了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拓展了农户就业、创业增收空间,激活了农村活力。